法国建筑师岚明先生与《北大光华》杂志主编的缘分

       与« 北大光华 » 杂志的主编敖慈悦的缘分始于北京大学,在那里,个个都是令人钦佩的人 …….

Interview de Denis Laming par le magasine Beida Guang Hua

原文如下:

【城市建筑师】法国建筑师岚明的中国情缘

微信图片_20210811115100

       在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的最南处,矗立着一座造型极为别致的建筑——太子湾邮轮母港(又名蛇口邮轮中心)。

微信图片_20210811115103

微信图片_20210811115105

微信图片_20210811115110

微信图片_20210811115153

       建筑整体为立体三角形,顶层呈现出动感波浪形状,俯视看来,像一朵在海边迎风绽放的浪花,两个直角面以黄色、玫红、橙色、深蓝、浅蓝等5色修饰。夜幕降临时,建筑外层会亮起彩灯,五光十色、绚烂绮丽。

微信图片_20210811115112

       这座建筑的总设计师是国际建筑大师和环境规划大师丹尼斯·岚明(Denis Laming),一个地地道道的法国人,他为这座建筑注入了浓浓的法式浪漫风情。

“新未来主义”建筑流派创始人

       1949年,岚明出生于法国巴黎,后就读于世界四大美术学院之一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

微信图片_20210811115108

       1977年,他创办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同年设计的“太阳能节能博物馆”赢得了当时在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建筑竞赛——法国普瓦提埃歌剧院的设计竞赛的最高奖项。

       1984年,岚明创始人和总设计师,主持创作了位于法国普瓦捷近郊十公里处一座以高科技影视媒体技术为基础的展现未来主义建筑风格的主题公园和新城——“法国未来世界”。这个园区的建筑对欧美新型建筑体系起到一个划时代的作用,用玻璃和现代架构的异性建筑,奠定了一个新的建筑学派和城市规划潮流,即“新未来主义”。

微信图片_20210811115115

微信图片_20210811115118

       人类文明陷入到一个“分裂症”式的两难境地中,一方面我们追求全球化所带来的益处,另一方面我们有希望能够保留住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对新材质和新技术的使用,无可避免地使全球建筑风格同质化,而对历史的回溯或仿建又不能成为面向未来的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新未来主义”绕开了传统的外形,尝试从传统的精神中提取核心元素,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将其呈现出来。岚明先生致力于改变在未来主义运动中人被忽视了的局面,在保留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种种便利和优势的同时,制止未来派因为对速度、新材料、大体量等的追求而失掉人性化的趋势,新未来主义的目标不再是对大体量的追求,不再是越高越好,越大越好,而是创造高品质与真和谐。

微信图片_20210811115120

       “新未来主义”秉持“绿色城市”和“绿色建筑”理念,凸显未来主义的色彩,注重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环保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旨在追求城市的前沿发展与品质生活的同时,保护环境的协调发展,它希望建筑赋予观者的不仅仅是视觉,更是在他们的心灵吟唱,留下惊喜、圣洁和美好的情感。

微信图片_20210811115122

       岚明主导的设计遍布欧洲、美国、中东与亚洲,数量超过200个,作品包括会展中心、高铁车站、大学城、博物馆、科技馆、文化中心、剧场、产业园、科研中心、主题公园等等。岚明前瞻性的创想也启发和成就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尝试,全球最大的邮轮——海上绿洲和世界上第一座典范性的生态新城——阿联酋马斯达尔新城,均为其中翘楚。

微信图片_20210811115125

微信图片_20210811115127

微信图片_20210811115129

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岚明是最早进入中国的法国建筑师,在中国的建筑分布深圳、广州、北京、成都、武汉等地。2007年,岚明获得中国住建部颁发的“阿波罗城市建设桂冠”,用于表彰他对中国城市建设所做出的特殊贡献。这是此奖项首次颁发给外国人士。

       近年来,岚明的工作重点集中在中国,典型的作品包括深圳太子湾邮轮母港和武汉-蔡甸中法生态城。

微信图片_20210811115132

2016年11月12日,太子湾邮轮母港正式营业

       太子湾邮轮母港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建设,占地约69万平米,建筑面积约170万平米,以商业、娱乐、休闲、办公、高端居住为主体,形成邮轮中心、居住生活、商务商业、文创艺术等四大功能组团,将建成集产业、生态、城市于一体的滨海城市中心。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客运枢纽、历史文化博览、文化艺术表演、会议展览、宾馆、酒店配套、商务办公、商务公寓、餐饮、商业、娱乐配套以及欢乐岛海上活动、庆典等为一体的现代化海滨休闲、游览及商务活动的综合国际社区。另外规划形成客运枢纽岸线总长度约1509米,共形成包括22万吨级大型国际邮轮泊位在内的各类泊位17个,设计通过能力为760万人次/年。整个项目分3期,预计10年全部建成。

微信图片_20210811115134

       岚明将太子湾邮轮母港的外形设计成动感波浪状,与周边海域景观融为一体,又蕴含了蛇口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的改革创新精神。

       这种将建筑与当地地理环境、文化历史密切结合的设计理念,在他设计的武汉-蔡甸中法生态城中有着更突出的表现。

微信图片_20210811115137

       武汉-蔡甸中法生态城为中法两国政府合作的项目,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项目落户在风景秀丽的武汉市蔡甸区后官湖区域。《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总体规划》显示,到2020年,中法生态城将成为武汉西部占地120平方公里、就业人口50万的智慧创意产业中心。蔡甸南依长江,北托汉水,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两千多年前,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话就发生在这里。

       “我为武汉-蔡甸中法生态示范城设计的规划展示馆,是一个有象征性的建筑作品,对我来说是一个艺术品。”岚明说,规划展示馆代表蔡甸、代表武汉-蔡甸中法生态示范城的未来、代表武汉-蔡甸中法生态示范城的意义,在设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其与周边环境,与山、水、树、植物等其他要素的对话,与本地其他建筑、与城市、与人的对话,怎么融入环境。

微信图片_20210811115139

微信图片_20210811115142

       在“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里,有音乐、有高山流水、有明月、有友谊、有浪漫的故事,这些都是岚明的设计灵感。最初灵感就是来源于“高山”,规划展示馆外观看起来像是金字塔,但是又不是均匀的金字塔,它是倾斜的金字塔,有动力、有流动的感觉。建筑表面流动性的叶片,给建筑一种变化,夜晚灯亮了之后会让建筑产生一种朦胧感、像是云雾、又像是明月,隐约的浪漫感觉。

       武汉-蔡甸中法生态城既有本地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有中法友谊的延续,岚明用世界的眼光呈现了独特的中国特色。

微信图片_20210811115144

       岚明在中国的其他项目还有:广州黄埔港“海丝新城”规划设计、惠州“机器人未来王国”规划设计、河南郑州大自然主题乐园规划设计、四川成都文化产业园及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北京焦化厂工业遗址保护及城市设计、北京孙河乡文化创意街规划设计等。

建筑与文化的交融

       岚明说,每次做建筑设计前,他都会充分考虑当地的建筑文化、建筑基因以及建筑环境,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将先进科技与当地文化充分融合。

微信图片_20210811115146

       比如在中国深圳的太子湾邮轮母港,模拟波浪的建筑屋顶也是考虑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坡屋顶元素;比如在建筑中如何把阳光引进来,也考虑到中国建筑中的天井如何把阳光引来的手法。

       “正如作曲家莫扎特通过把彼此相爱的音符组合在一起而谱写出美妙的乐曲,建筑师应该为建筑,为城市寻求彼此相爱的元素,让它们和谐地组合起来。”岚明这样总结。

       如何将国际的、现代的建筑理念和建筑风格与当地特色文化融合?建筑师们有很多种办法来应对这样的问题——

       有的是照搬现有的建筑风格,把传统的建筑风格直接搬过来用;有的则创造一个100%全新的未来的建筑风格;还有的是在第一和第二之间找到平衡,确定一个更好的方案。

       岚明比较认可的是最后一种,他说,这与一个现代作家写作是一样的,不能完全与过去一样,也不能完全抛弃过去的东西,需要传承文脉更要开拓创新,只是对于建筑来说,更复杂一些,或更难一些。建筑设计不是照搬现有的风格或国际上那些所谓全新的风格,而是需要在两者中间找到一种创新、一种突破、一种均衡——首先需要理解当地的传统基因,在此基础上加上未来科技的要素。

微信图片_20210811115148

岚明先生和《北大光华》杂志主编敖慈悦女士

       在建筑设计的细节上,岚明提到了四点:

       首先要注意建筑的尺度,要看当地的建筑文化环境是怎样的,建筑体量大小、建筑群落的分布状态如何;其次,要看建筑的基因,与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相结合,当地的建筑多是开放型的还是闭合型的(比如北京的胡同、四合院等多是围合型,讲究一定的私密空间;而现代许多玻璃幕墙的建筑,则是相对开放的);再次,要看是建筑与街道的关系,建筑如何组成街区,如何与街区产生联系,走在路上是否可以看见建筑的室内空间,是否可以看见人在室内的活动,“建筑的透明度”是怎样的;另外,还要看建筑的色彩、明度、灰度以及建筑特色的本土材料,当地有哪些传统的建筑材料,当地建筑又是如何利用这些建筑材料的。

       说到中国文化特色,岚明还格外强调了建筑的“风水”。岚明说,建筑风水是一门融合了很多传统文化和民间智慧的科学,其中很多知识都可以用今天的科技手段和科学认知进行证明和论证,然而中国现代建筑学或多或少的都忽略了风水的重要性。

建筑要给人以“幸福感”

       在岚明看来,建筑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居住功能而存在,其更重要的是要给人类带来“幸福感”。

微信图片_20210811115150

       一个建筑如何成为给人带来“幸福感”的“建筑经典”?岚明认为需要具备三个层面的境界:

       首先,它应该是不寻常的、是活跃的建筑,能给人惊喜、让人觉得特别;其次,它应该是吸引人的建筑,法国作家雨果说,“我们眼睛看到的物体,是其内涵的外在表现。”一个建筑吸引人一定是因为它有内涵;最后,它应该重视与人产生关系、产生互动与交流,让来的人能够接收到有用的信息,有开心、幸福的感觉,让人觉得舒服。

       经过40年的洗礼,“新未来主义”已从原来追求技术上的高科技,演变为一种更抽象化的、带着以创造幸福感为目标的建筑理念,尤其重视把人重新放回到建筑的中心,把人作为建筑设计的创作本源。

       在这一建筑设计理念落地的过程中,岚明认为,首先,建筑要完成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的改变;其次,要把建筑从“技术成果”转变为“艺术成果”的思想转变;最后,每个建筑都是艺术品,要有创作一件艺术品的思考和策划,而不是一开始考虑如何去解决技术问题,如何去建造,如何去实施,要从更长远的角度、更人文的情怀去考虑建筑的未来。

       岚明说,建筑师不应当只是简单的工程师,他应该是一个灵魂的雕塑家。人们可以进入到建筑中去感受,所以建筑应该像艺术品一样,能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所以,建筑师必须像艺术家一样思考,才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和谐、有趣味的生活。

       岚明还提到,作为建筑师,还要对开发商和客户起到教育的作用。因为有很多的开发商,都只是短视地从经济利益考虑问题,直接忽略了很多更该关注的事情。作为建筑师,能不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指引开发商去认识可持续发展、关注环保问题,关注新能源和新材料的使用问题?另外,单凭建筑师可能很难改变这个现象,或许最终端的客户拥有更大的力量,比如大家都不去购买不漂亮不环保的房屋,这样或许就能促使开发商做出一些改变。

       2018年,岚明受邀成为雄安新区专家委员会评委会成员之一。按照规划,雄安新区将被打造成一个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新城,这与岚明的“新未来主义建筑”理念不谋而合。

       岚明与中国的故事,还在继续……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Tl7yXsaBXB0Cgmzr7iqSg